《鸿门宴》读后感

时间:2023-01-22 18:23:38
《鸿门宴》读后感15篇

《鸿门宴》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鸿门宴》读后感1

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吗?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首先从当时军队的实力上看,显然刘邦处于劣势,可以说如果项羽决心杀掉刘邦,那简直轻而易举。即使失去了鸿门宴这一次大好机会,以当时项羽的实力,机会多得去了。可项羽却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项羽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听了曹无伤之言便要杀刘邦,却又听项伯之言便又认为刘邦有功,而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告诫。二是因为项羽本是贵族后裔,自视甚高,认为做事当光明正大,在宴会上杀人是小人行径,不屑为之。相反的刘邦却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听从张良,收买项伯,对项羽毕恭毕敬、俯首称臣,却心怀异志,可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从用人的角度看,刘邦懂得让手下人尽其才,樊哙张良对他忠心耿耿,连项羽的叔父项伯也被他收买过来,还有后来的陈平,以及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韩信,皆由项羽麾下转投刘邦。而项羽众叛亲离,不但叔父出卖了自己,还把自己在刘邦那里的间谍给出卖了。这叫其余部属如何对其忠心?韩信陈平这样佼佼者不知重用,致使帐下人才匮乏,从前部属对他反戈一击。

试看鸿门宴上诸人的对照——同是武将,樊哙粗中有细,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项庄却因项伯阻 ……此处隐藏8961个字……、书名《鸿门宴的历史疑点》(郭灿金)、《说不尽的鸿门宴》(刘玉琪)

二、摘抄

1、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2、尽信史不如无史。

3、历史有多重解释,但是真相只有一个。谁是谁非,也许永远是个未解之谜,但是探究历史的过程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4、我们的双眼往往容易为历史的表象所蒙蔽,而重回现场通过细枝末节排查可能的历史线索,却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三、读书有感

初识项羽,是小学作文书中隐约看到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后来爱上了看小说,于是知道了他和虞姬各种版本的风流韵事,我想,这是一个柔情如许的男子。尔后,继续在书中徜徉,渐渐知道了霸王举鼎、“力拔山兮气盖世”、“彼可取而代也”原来,柔情之外是热血铁骨,铮铮男儿骨,铿锵将士行。

经常听到人们说起鸿门宴,但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想到的是,一学《鸿门宴》,项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轰然倒塌——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毫无头脑,那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意气风发、装置柔情的楚霸王吗?

玄色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总是任人涂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可以接受后人称他为失败英雄,却不想认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会如此白目,不听谋士所言,一意孤行、轻视对手、妇人之仁。

我陷入了如此巨大的迷惘中,到底要如何才能挣脱那张巨网?

不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司马迁写史,采旧闻、博览群书、涉猎颇多。有学者认为《史记》中的《鸿门宴》这部分是据陆贾的《楚汉春秋》所写,而陆贾“客从高祖定天下”,那么他的作品不可能不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抹掉小姑娘脸上的层层浓妆,《鸿门宴》还有另一种可能,项羽也许没有那么不堪?

《《鸿门宴》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