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03-12 00:39:11
【荐】《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荐】《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利用暑假,我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他字里行间充满的,都是对学生的爱,是对教育的深入的思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学习。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班主任。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教育的最佳时机与途径,并时时对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理性的思考。李镇西老师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提高,从实践中发展。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 ……此处隐藏17734个字……后再谈谈我的感想。

后进生的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对“后进生”的爱,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时刻记得: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学生认错,大家习以为常,为什么老师认错,学生就格外感动呢?错误面前,人人平等。

后进学生教育需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的坏习惯不可能一个早晨就根绝,我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长与进步。

教育者要允许“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自己进步的信心。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

我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对于班级的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可能缺少耐心,只是简单粗暴的教训,相比起来,对于学生的爱还太少太少。

通过阅读此书,我收获了很多。教育是一件需要付出爱心的事业。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我也会继续揣摩书中提出的一些理论,让它指导我的教育越走越远。

《【荐】《爱心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