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后感

时间:2023-01-22 15:52:30
《亲爱的》观后感5篇

《亲爱的》观后感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爱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爱的》观后感1

电影的主题是寻找丢失的孩子,这样的主题,无论如何都会让观众流泪。因为观众只有两类: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子女,从哪个角度都会迅速的融入剧情,这类题材几乎毫不费力就会赢得观众的“移情”。

影片由两个很分明的段落组成:失而不见——黄渤找孩子,见而不得——赵薇要孩子。 在第一段落里,陈可辛没有过多的编排情节,电影常用的巧合、转折几乎不见,用的是电影原型寻子的一些经历,这一段全靠黄渤和郝蕾的情绪和演技撑起来。难得的是,陈导刻意的淡化了几幕本来很有戏剧冲突和张力的情景,比如黄渤遇到骗子团伙抢钱那一段,只用了奔跑和跳河几个动作来串连,简洁明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可辛用最简单的原始情节,不加工、不修饰来讲述故事。这尤其难得,把一个家庭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寻找孩子的执著,直接传递给观众,最朴素的最简单的,最打动人。黄渤的几次流泪,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如果电影只用这一种方法,难免会让人厌倦。悲伤的情绪不可重复再三,如果这部电影只用这一个手法,那还不如去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那里面任何一个寻子的故事,只用讲述,都会让你泪流满面。

所以有了第二个段落: ……此处隐藏6460个字……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李红琴,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

拐卖孩子,没有买方市场就没有卖方市场,犯人无不是利用年少无知和防范意识薄弱的弱点作案。那么如果我们对孩子们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拒绝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如此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但是也能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