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0 00:39:37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归园田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1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时的一组重要的诗歌作品,写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厌倦了官场的繁缛礼节,迎来送往,向往山川田园的陶渊明,最终结束了时仕时隐的生活,选择在挚爱的田园中度过余年。

《归园田居(其一)》更是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要回家。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本身的特点,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来预设问题,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提出四个问题:“缘何归”、“归何方”、“从何归”、“归如何”在课堂上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并在中间穿插了陶渊明身世简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尤其是从“抓意象、辨角度、明白描”等入手去体会陶渊明笔下淡泊宁静的田园之美。领悟诗人对真实的追求与坚守,考到陶渊明的那份纯真、自然。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太过依赖于自己预设的问题,教条地只会按着多媒体的播放顺序上课,却忘了学生是活动的,他们的思想是与我不同步的,因此当学生的思想跳跃时,我却未能跟上他们的脚步,有点手忙脚乱。

其次重点不够突出,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面面俱到,导 ……此处隐藏13088个字……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我在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展开,如为何归、从何归、归向何、归去何,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知识回顾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设置了讨论环节,让他们就“陶渊明的归隐”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讨论的很积极,看法很多,并且都能自圆其说。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当然有些地方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去挖掘、去品味,今后我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学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去品味。第一,由于初上讲台,教学经验不足,授课过程中“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突出。第二,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方法不够得当,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显得有些被动。第三,在讲解和表达方面用词还不够精当,不仅是学生在接受知识上存在一些困难,而且有时还会对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导向。

把每节课当作公开课来准备,必定有更快的成长,虽然现在的我难以做到。但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因为每次由准备、试讲、正式上课,到评课,都能得到很多老师的真诚指导,让我更清楚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教学。感觉这半年来,我也是在“公开”的课堂里成长。因此,我们不要拒绝别人来听课,关键是要虚心请教来听课的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